说到孙继海和张卓毅这件事,最近我是真的被铺天盖地的讨论给“刷”晕了。有的球迷站出来骂孙继海,说他是为了钱,打着公益的幌子,其实心里算盘打得啪啪响;还有人觉得家长啥都想要免费,太贪了。说实话,一下子我都不知道该站哪一边,心里还挺纠结。直到我自己翻了点资料,想把这事捋清楚,不然总觉得一团乱麻,太难受了。
事情的核心,其实是孙继海创办了一个叫“嗨球少年”的青训机构。第一次听这个名字还挺欢乐,感觉就是给喜欢足球的小朋友开的一座乐园。但根据我查到的消息,这机构不是一般的足球培训班,人家目标是选拔真正有潜力的小孩,团队包括很多专业教练,等于说要把最棒的苗子培养出来,然后送去职业俱乐部。这种青训模式在国外其实很普遍,就像足球世界的“育苗园”,每年投入的资金巨大。孙继海自己在2019年兴起做青训的念头,到2021年正式投入青训,大概已经砸进2800万元了,其中有800万是社会捐助,其余完全是孙继海自己掏腰包。这么大数额,别说普通家庭,很多专业足球公司也不敢轻易有这样的魄力,真得有点像赌未来。
嗨球少年的规则还挺有意思,如果你家孩子被选上了,无论训练、比赛、吃住,这些一分钱都不会向家长收。普通机构一般都会有培训费、住宿费、比赛报名费啥的,算一下,一年都得好几万块钱。比如我表弟之前在县城报了一个足球班,光是学费一年就是7200元,还不算来回买装备的钱,家里没少操心。而孙继海干脆就算你孩子中途被劝退(就是教练觉得小朋友不适合继续走职业道路),也不会要你任何费用。你可以把孩子带回校园继续踢,也可以去其它地方再尝试——期间产生的花销,嗨球少年都不会问你要。就连把孩子带走时要开自由身证明(也就是证明孩子没跟机构绑定,可以自由转会),嗨球少年也不设置“障碍”,不会拖拖拉拉卡着不放。这个细节,真的有点像那种开诚布公的老邻居,坦坦荡荡。
那么那笔巨额索赔266万元是怎么一回事?这里的来龙去脉有点复杂。简单说,就是孙继海认为自己的青训机构培养出了张卓毅这样的“好苗子”,培养的各类花销都是机构垫付,将来孩子如果走上职业球员路,机构通过“卖”球员获得补偿。这种机制,其实像是投资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小孩成了球星,机构能有收益支撑后续公益投入;如果不行,家长也不赔钱,这模式有点像带小朋友玩游戏第一关免费,过了就按成绩分奖励。现在有些人觉得,青训机构不让家长花钱就是“白嫖”,但站在机构角度成材率其实很低,一批几十个孩子,最后打职业的没几个。家长不掏钱,机构“买卖”球员的钱又全都再投回青训,照理说这样公平得很,没人亏本。
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去年在一个青少年比赛现场看过一个瘦瘦的小球员,被劝退时红着眼圈和队友告别,后来他和爸爸一起拍照留念,说以后还会坚持踢球。不管是小球员被留下,还是有一天成了职业球员,背后都是一大家子人在付出,有时候真不只是钱那么简单。你要说孙继海是“敛财”,其实他承诺把球员卖的钱继续用来培养新球员,这种“自我造血”的模式,在欧洲青训体系很常见——比如西班牙著名的拉玛西亚足球学院,每年花钱养苗子,优秀的被巴萨提拔上去,不合适的也会自由转会,家长不需要掏什么钱。如果嗨球少年真能像承诺的那样,家长一分钱不出,孩子有希望踢上职业球,那这种模式怕是比大多数培训班要仁义吧。
你要问孙继海是不是赚了?如果他真把培养出来的孩子推送进职业队,俱乐部花钱买人,那机构一定得分一部分钱。可这不是理所当然吗?你投入那么多精力、资金,换来一个好苗子成才,家长没花钱、孩子有机会、机构有回报,这才是多赢。就像在踢球时,你努力防守、组织、传球,最后队友射门得分,全队一起庆祝,谁都没吃亏。反倒是有的人总盯着孙继海能赚多少钱,却不愿意看孩子能得到什么,好像不让机构有一点驱动力似的。其实道理就很明了机构赚的是职业俱乐部的钱,不是家长的钱,家长和孩子没花冤枉钱还能被重点培养,这不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吗?
当然了,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一开始也觉得是否真公益、怎么界定“敛财”,好像很难区分。可等我反复想明白后,发现家长和孩子其实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真正的问题不是孙继海能不能赚大钱,而是青训机构能不能把好苗子培养成才。如果嗨球少年真的在按承诺做事,让更多有梦想但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有机会去踢球,那我觉得这种投入和机制还真值得点赞。一个孩子如果没机会进职业系统,光靠家长交费进俱乐部,那真的太艰难了。踢球本来就是拼毅力也拼运气,如果有个公益平台把门槛降得很低,让勤奋有天赋的孩子从小就有机会,那是不是比很多只看钱的机构要好得多?
现在的争议,可能还是大家心态不一样。有的人怕自己的孩子被机构拿去“变现”,有的人担心签合同就是被“卖了”。但其实在职业体育,签合同就跟报名比赛一样,一步都不能出错。小朋友学足球,家长、机构、球员三方谁也不能随便反悔,否则辛苦培养全都白费。等到真正踢出来的一天,家里人都举着手机拍视频,兴奋得像捡到宝,那个瞬间才是真的幸福。说实话,嗨球少年如果真让家长一分钱不掏,孩子还能被重点培养,那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白捡”机会吗?至于怎么分收益、谁拿多少,还可以慢慢沟通,总不能因为猜疑就把好的青训模式给推翻了。
我不敢说自己100%搞懂了所有细节和合同条款,但至少看到现在青训的难处和破局思路。体育圈总有人为了利益争执不休,但踢球的孩子和家长往往才是最大赢家。说不定哪天你家弟弟一脚射门成了职业球员,那种感觉就像玩游戏突然通关,不光你,连孙继海都在旁边乐得合不拢嘴。谁能想到呢,足球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