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对黄金的态度,最近突然拉满了火药味。亚洲人在疯狂买,欧美这边却有人忙着出手套现,像两个世界。
2025年6月,美国市场上传来新消息。金条和金币的溢价已经降到近六年来最低,说明供过于求。经销商甚至还得给卖家收手续费,和之前抢着收货的局面完全换了个样。
过去三年,北美和西欧对黄金实物的热情越来越淡,亚洲这边却像打了鸡血。美国铸币局的销量,2025年5月同比暴跌七成,数字摆在那,想不正视都难。
亚洲买家反而越扫越猛。2025年第一季度,世界黄金协会统计亚太对金条金币的需求还涨了3%。中国同比涨12%,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涨幅都超过30%。
美国人其实也曾热衷于囤金条金块。2021年那会儿,卖家还能多赚一百多美元溢价。如今不仅赚不到,反而得倒贴手续费,市场情绪一朝变脸。
Money Metals Exchange LLC的数据显示,现在买一盎司美国鹰扬金币只需要比现货贵20美元。四年前,这个数字高达175美元。行情变得这么快,谁能想到?
美国普通投资者的心态也变了。2025年,特朗普关税政策、政府债务、地缘政治的风险,似乎没能再吓住他们。他们更像是在用脚投票,觉得黄金没那么必要。
研究咨询公司Metals Focus的Philip Newman说,美国小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支持共和党,对特朗普的做法没那么排斥。对他们来说,囤黄金的理由自然少了。
花旗集团的大宗商品策略师Kenny Hu分析,美国人遇到恐慌才买黄金。现在氛围没那么恐怖,他们觉得关税问题能谈,经济也许没那么糟,风险资产配置又活跃起来。
亚洲这边,情绪完全不同。2025年一季度,亚洲买家热情依然高涨。对本币贬值的担忧,推动着他们把黄金当成避风港。
Kenny Hu提到,最初对特朗普关税影响的担忧,反而让亚洲黄金需求更旺。黄金成了他们对抗不确定的“保险单”,投资情绪和美洲、欧洲完全背道而驰。
新加坡GoldSilver Central的Brian Lan说,东南亚缺乏其他投资选择。黄金成了他们的战略资产,经历过各种紧张局势的人,更愿意用黄金来对抗未知风险。
2025年,美国本土黄金价格一年半涨了59%,吸引了一波获利盘。很多人选择在高位套现,实物市场的抛售也就水到渠成。
华尔街大佬们的观点也分歧明显。高盛看多,喊明年金价能冲到每盎司4000美元。摩根士丹利保守点,觉得年底3800美元差不多。花旗则预判明年会跌破3000美元。
事情发展到现在,谁也没法断言金价会怎么走。供需结构变了,参与者心态也变了,这场大博弈还远没到终点。
如果回头看2025年1月至今,亚洲和美国的黄金市场,几乎在走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一个是“买买买”,一个是“卖卖卖”。表面上是交易,背后其实是信心和预期的较量。
我感觉,这些变化不是一时起意,更多是各自经济、政策,以及社会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投资者不再恐慌,亚洲人却更怕本币贬值和外部冲击,黄金自然成了“情绪出口”。
美国市场的冷淡并不代表黄金失去价值。对亚洲投资者来说,黄金依然是避险首选。未来不确定性下,全球资金流向还会随时变化。
这场黄金市场的东西方对决,暂时看不出谁会赢。金价走势充满悬念,谁也说不好下一个风口会在哪个大洲爆发。
2025年下半年,还会不会有新的大事件影响这个市场?美国投资者会不会重新回归?亚洲买家会不会突然踩刹车?一切都还悬着,谁也不敢下定论。
就像这场看似简单的“买与卖”,背后隐藏着各自的算盘和无数未知。黄金,远远不只是贵金属,更是当下世界局势的映射和缩影。
未来几个月,是不是还会有新的变量?我们只能继续盯紧时间线,看这盘棋会怎么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