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时间8月18日下午,白宫东厅的座位安排罕见地陷入混乱。
七辆防弹轿车组成的车队驶入停机坪,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等欧洲领导人相继走出车门,他们并非来参加国际会议,而是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护驾”。
这场冷战后最壮观的外交援兵团落地美国,只为一个目标,避免特朗普再次“羞辱”泽连斯基。
七国领袖挤进白宫谈判桌的场景,堪称百年外交奇观。 德国总理默茨临行前放话,这次必须有人守住泽连斯基的底线,撕开了欧美信任的裂痕。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专机起飞前直言,我们只有一个问题要问特朗普,美国到底愿意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出多少力?
欧洲的焦虑直接写在脸上,三个月前,特朗普刚逼乌克兰签下“矿产抵债协议”,要求乌方上交50%战略矿产收入,并让美国公司独占50年开采权。 如今俄美刚谈完,特朗普又放话“停火不如直接割地”。
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晤后突然松口,声称愿为乌克兰提供“类北约第五条”保障:攻击乌克兰视同攻击所有保障国。
但马克龙当场戳破玄机,欧洲吃过哑巴亏,此前美国援乌“爱国者”导弹,账单却要欧盟支付。
这次马克龙带来铁证,欧洲实际承担了援乌资金的60%(2580亿美元),远超美国的1190亿美元。 而特朗普却公开撒谎,称美国花了3500亿,欧洲只出1000亿“还能收回”。
被七国领袖围在中间的泽连斯基,背负三重生死任务,第一,逼特朗普兑现“三方会谈”。 俄总统助理已泼冷水,尚未谈及此事”,而特朗普放风“希望22日速办,战场却等不起,乌经济萎缩超30%,平民伤亡15万。
第二,拉欧洲坐上谈判桌。 德法连夜拟定《乌克兰保障宣言》,默茨甚至派特使入驻乌代表团预案室。原因很现实,特朗普对普京比对自己亲密得多。
第三,立即冻结战线。 特朗普暂缓对俄制裁两周,等于给俄军输血。
欧美对“安全保障”的理解天差地别。 特朗普私下透露,美军不会踏足乌克兰,只提供“后勤支持”。而欧洲要求必须纳入北约框架,否则就是美俄交易的牺牲品。 更深的恐惧在于成本转嫁。
北约维和部队若进驻乌克兰,3万兵力的轮换将掏空法军(总兵力20万)和英军(不足15万)。
军工产能更揭穿欧洲短板,英国仅35架F-35能调用,而美国能月产5架同款战机。
所谓“七国同盟”,实际只有英法主张出兵。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当场拆台:“派兵是最不可能见效的方案”。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早已密会普京,波兰则忙着在边境埋地雷防备俄白联军。 当马克龙呼吁组建“欧洲军”时,回应者寥寥,冷战后30年的安逸,让欧洲连自卫能力都捉襟见肘。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3月就警告过,决不允许北约部队踏足乌克兰。 如今普京同意“类北约条款”,实则以领土换时间,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30%控制区,默许俄占区现状。
俄方真正的底线写在明处,反对任何北约框架的保障,只接受“美俄主导的缓冲区”。
白宫穹顶下的谈判持续到深夜。 当马克龙把《乌克兰保障宣言》推向特朗普时,文件烫金徽章映出泽连斯基紧绷的侧脸。
东欧平原上,一名乌军士兵正用带血的绷带裹住望远镜,他背包里只剩20发子弹,而大国博弈的筹码已押上桌。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