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平壤举行盛大表彰大会,金正恩亲自授予参战官兵勋章,这些军人曾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零下15度环境中潜伏72小时,仅靠冻土豆维持体力,协助俄军突破乌克兰防线。 朝中社首次证实,朝鲜派出约1.1万名士兵直接参与俄乌战争,其中1000名特种兵凭借极端作战能力精准定位乌军火力点。 这场军事合作源于2023年签署的《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条约第四条规定若一方遭攻击,另一方需以一切手段军事支援。
朝鲜通过军火贸易获得巨大回报。 截至2025年8月,朝鲜已向俄罗斯运送1.6万个集装箱的军火,包括560万发炮弹,占俄军年消耗量的37%。 作为交换,俄罗斯向朝鲜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涵盖多弹头分导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和核潜艇设计图纸。 这些合作使朝鲜“火星-19”洲际导弹射程突破1.5万公里,能够覆盖美国全境。 2025年上半年,朝鲜通过弹药出口换回了9000多个集装箱的粮食、石油及尖端设备,使粮食缺口从200万吨骤降至50万吨。
朝俄合作改变了朝鲜的经济状况。 韩国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朝鲜经济增速达3.7%,创八年来最高纪录,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的增长。 朝鲜重化工行业表现尤为出色,飙升10.7%,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得益于武器用金属产品的增产和出口。 采矿业增长8.8%,是1999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朝鲜2023年贸易额虽只有27亿美元,但出口额增长10.8%,达3.6亿美元。
朝韩之间的经济差距仍然悬殊。 2023年朝鲜名义GDP为40.2万亿韩元,仅为韩国2401.2万亿韩元的1.7%。 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59万韩元,与韩国4725万韩元相差29.7倍。 粮食产量方面,朝鲜2023年产量为482万吨,反而比韩国多52万吨。 朝鲜贸易高度依赖中国,对华贸易占比达98.3%,主要出口假发、鞋帽等轻工业产品,占比达51.6%。
军事对峙持续加剧半岛紧张。 朝鲜多次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韩国则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 2023年起,朝俄建立“炮弹换技术”通道,每周都有满载弹药的列车从朝鲜驶向俄罗斯,返程时装载精密机床和导弹燃料。 这种交易让朝鲜炮弹产能飙升300%。 俄军在远东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部队,射程覆盖首尔,配合朝军新列装的KN23战术核导弹,形成对美韩同盟的双核威慑。
历史恩怨塑造了朝韩对立格局。 朝鲜半岛分裂始于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冷战格局下,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成立大韩民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美两国被卷入其中。 战争结束后,两国虽未再发生重大冲突,但至今仍未建立外交关系。 2000年6月,金正日与金大中在平壤举行历史性会晤,签署《北南共同宣言》。 2018年4月27日,金正恩在板门店跨过军事分界线,与文在寅会晤。
大国博弈影响半岛局势。 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和军事压强维护亚太霸权,中国和俄罗斯则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2017年7月,中俄两国外交部发表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提出“双暂停”倡议和“双轨并行”思路。 2025年2月,习近平会见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时指出,中韩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巩固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日本媒体曾报道美国施压要求韩国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中国阅兵,但美国白宫予以否认。
朝鲜在对外合作中注重多边平衡。 2018年3月,金正恩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国际社会认为此访对于朝鲜半岛乃至地区局势进一步缓和具有积极意义。 朝方表示在新形势下传承并发展中朝友谊是朝方的战略选择。 在2018年9月朝鲜建国70周年阅兵中,朝方没有展示洲际导弹、远程弹道导弹等敏感战略性武器,被视为向国际社会释放无核化诚意。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