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这几年真是咱们老百姓生活里离不开的一部分了。
小到买菜、大到买车,谁还没在直播间里下过单呢?
它方便,直观,还有不少优惠,确实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可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心里真不是滋味。
说的是有些直播间,竟然悄悄地变成了“赌场”,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好好的一个直播平台,怎么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了呢?
咱们平时看直播,图的就是个热闹,主播在那里唱歌跳舞,或者给大家介绍产品,大家在评论区里互动,多开心啊。
可现在,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直播这种形式,搞起了歪门邪道。
他们把赌博的套路,巧妙地藏在了各种看起来很正常的“抽奖”、“游戏”里面。
比如说,主播会说:“老铁们,今天咱们搞个福利,刷礼物就能参与抽奖,百分百中奖,最高能返现!”听着是不是挺诱人的?
你可能觉得,反正也是支持主播,顺便还能抽个奖,万一中了大奖呢?
可一旦你参与进去了,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抽奖,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赌局。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
有些直播间会搞什么“砸金蛋”、“开盲盒”的游戏。
主播会说,充值多少钱,就能获得一次砸金蛋的机会。
砸中了,就能获得虚拟礼物,这些虚拟礼物呢,又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成现金。
比如说,你花了100块钱,砸了个金蛋,结果砸出了一个“稀有礼物”,主播告诉你这个礼物值1000块钱。
你心里一乐,觉得赚大发了。
但是,主播会接着说,这个礼物可以帮你“回收”,但只能给你500块钱。
你可能觉得有点亏,但毕竟也赚了,下次还想再试一把,结果就这么一步步地陷进去了。
钱就像流水一样,不知不觉就没了。
还有些更直接的,就是搞什么“竞猜游戏”。
主播说,猜对今晚世界杯哪个队赢,就能获得几倍的奖励。
你充值进去,押了注,结果呢?
大部分时候都是输多赢少。
这些套路,看起来五花八门,但本质都是一样的:让你投入钱,然后通过一个不确定的结果来决定你是否能赢钱。
赢了可以提现,输了就血本无归。
这不就是赌博吗?
新闻里就提到了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北京星螺公司。
他们公司旗下的语音聊天软件里,竟然偷偷地加了一个叫“幸运售货机”的游戏插件。
听这名字,多无害啊,像个小玩具似的。
可就是这个“幸运售货机”,让玩家充值金币后,通过它来下注,赢得虚拟礼物,然后主播和玩家再通过约定好的比例,把这些虚拟礼物“变现”。
结果呢?
这家公司的一些员工,就因为这个被判刑了,罪名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你可能想不到,就这么一个“小游戏”,参与赌博的会员竟然超过了1.3万人,涉案的赌资更是高达6800多万元!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真金白银啊,不知道多少人的血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
还有更夸张的,新闻里还提到了一个被称为“斗鱼最大赌场”的户外主播,叫“长沙敢死队”。
他的年流水竟然超过了1.7亿元!
天呐,这已经不是普通的直播了,这简直就是一个披着直播外衣的地下赌场啊!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既然这种“直播带赌”的危害这么大,为什么就不能彻底管住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
首先,就是它太隐蔽了。
这些搞赌博的人,可不是傻子,他们不会明着告诉你“来赌博”,而是用“福利”、“抽奖”、“盲盒”这些听起来很美好的词来诱惑你。
等你真参与进去了,才发现是坑。
而且,这些赌博行为大部分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主播和玩家可能天各一方,一旦被发现了,主播可以立马换个账号,换个平台,继续搞。
信息传播速度又快,今天这个主播搞出个新花样,明天可能就有别的直播间跟着学。
其次,就是取证困难。
咱们都知道,要打击犯罪,得有证据。
可“直播带赌”这种犯罪,很多证据都是虚拟的,很容易被销毁。
就比如说,有些平台自己也知道这些业务不合规,所以会定期删除数据。
等到真的要调查的时候,很多关键的证据可能早就没了。
而且,这些赌客的身份和资金流水,在网上也很难核实。
钱款在多个账户之间来回倒腾,追踪起来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更麻烦的是,如果这些直播平台的服务器设在国外,那咱们要到国外去取证,程序就更复杂了,简直是难上加难。
再一个,就是法律上的界定还不够明确。
咱们国家的法律,是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
但“直播带赌”这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很多时候会遇到法律上的一些空白地带。
比如,一个直播间到底算不算“开设赌场”?
用户给主播打赏的钱,到底算不算“赌资”?
虚拟礼物兑换成现金,这到底算不算“变现赌博”?
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司法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争议。
有时候,我们明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就是找不到最合适的法律条文来给它定罪,这就让打击起来更费劲了。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一些平台的“放任”态度。
你可能觉得,直播平台应该都是正规经营的吧?
可实际上,有些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业绩,甚至会跟主播签订一些“业绩对赌协议”。
也就是说,主播必须完成一定的直播流水,才能拿到相应的报酬。
这一下,主播的压力就大了。
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地刺激粉丝打赏,而“直播带赌”这种来钱快的方式,就成了他们铤而走险的办法。
平台对此也不是完全不知情,甚至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被抓,就当没看见。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会发明一些“黑话”,比如用“土特产”、“福利”来指代抽奖奖品,以此来规避监管。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咱们国家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这不仅仅是经济犯罪,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破坏,是对咱们老百姓财产安全的一种巨大威胁。
所以,必须多方合力,下大力气,把这些“害群之马”彻底清除出去!
首先,法律法规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咱们得赶紧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把“直播间打赏赌博”的认定标准明确下来。
比如说,虚拟礼物兑换现金、概率性返利这些行为,就应该明确地被认定为赌博行为。
同时,也要修改和完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把这些新型的犯罪形式也纳入到打击范围里来。
只有法律的“牙齿”更锋利了,才能真正地震慑住那些不法分子。
其次,技术监管也得“硬起来”。
直播平台不能再装傻了,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一套实时的监测系统。
比如说,当一个直播间出现频繁的大额打赏,紧接着又出现大额提现这种异常情况时,系统就应该立即报警,并且对这些异常的直播间进行限流,减少它的影响力。
就像专家说的,要重点监测直播间里那些用来规避监管的“黑话”,以及那些不同于正常打赏的行为模式,从源头上就限制住赌博行为的蔓延。
再者,平台的责任必须压实。
光处罚主播是不够的,如果平台纵容甚至参与“直播带赌”,那平台本身也必须受到严厉的处罚!
可以考虑实行“实名制+人脸识别”的双重验证,从源头上就限制未成年人参与打赏。
对于那些纵容赌博的平台,要实行“一案双罚”的模式,也就是说,不仅要处罚企业,还要追究那些高管的责任!
让那些只顾着赚钱,不顾社会责任的平台,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咱们老百姓自己也要提高警惕。
很多时候,大家对“直播带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受害者。
所以,咱们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用咱们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话,把“直播带赌”的套路和危害讲清楚,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
同时,也要鼓励大家积极举报。
如果发现了这种苗头,就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甚至可以考虑对举报者给予一定的保护和奖励,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敢于协助有关部门揭露违法犯罪行为。
毕竟,咱们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打击合力!
总而言之,“直播带赌”就像一颗毒瘤,它不仅破坏了互联网的健康生态,也损害了咱们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但咱们国家有决心,也有能力,把这颗毒瘤彻底清除出去。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咱们一定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