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这连合资都不够叫股权代持!" 比亚迪印度项目组办公室的咖啡杯在桌角晃了晃。三个小时前,德里那份"持股不超24%免审批"的建议案截图被甩进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大群,末尾跟着某基金合伙人的语音怒吼:"三哥这价码砍得比废品回收还狠!"
此刻新德里四季酒店顶层套房烟雾缭绕。某投行组织的闭门饭局上,本土财团董事维伦捻着密报复印件发笑:"中国人肯定吞不下这饵。" 桌对面的手机适时震动——塔塔旗下电子代工厂Phoenix新发通知,要求十家中国设备商重签"技术托管协议",条款页第三行赫然新增股权限制条款。微信群里随即窜出张拍摄模糊的报销单,某深圳激光设备商印度业务总监的航班栏填着"7月22日德里-深圳,单程"。
产业链救心丸,掺着玻璃渣
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这份提案像根救命稻草。2023-24财年净FDI断崖到3.5亿美元,不足巅峰期零头的数字,把德里政商两界逼进墙角。孟买交易厅流传着更刺痛的数据: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到120天,塔塔钢铁的焦炭采购量比产线最低运转需求还少20%。就连印度最硬气的IT外包巨头也扛不住了——上季度Infosys财报会上,CFO尼兰詹刚念完"欧美客户削减云迁移预算",股东频道立刻炸出语音消息:"班加罗尔写字楼退租潮!金奈技术园空了三栋!"
莫迪的"印度制造"口号在真实资本面前显得空洞。三一重工印度前负责人老陈点着地图吐槽:"他们港口卸货的龙门吊七成贴着'振华'标,化工园反应釜要江浙师傅带班调试。" 小米被强扣48亿后留下的供应链烂摊子更成为反面教材——某广州充电器老板翻出供应商群记录:2023年8月德里本土组装厂催货邮件写着"十万条Type-C线速发",今年六月同个邮箱后缀的新邮件却是"寻求充电器PCBA完整技术包"。
西资骑墙派:等中国人扫雷
"西方CEO们举着香槟说要投资,手里的尽调报告却用红笔圈着'需观察中国供应链成熟度'。" 某美资律所孟买合伙人透露,沃尔玛、宜家等采购团近期密访清奈工业带,行前特别要求安排"非控股中资配套厂参观"。这种微妙心态被比亚迪踩了脚急刹车——当新提案24%线曝光的同天,比亚迪印度法人注册信息悄然变更,股东名录里某香港离岸公司占比精准卡在24.1%,高过免审门槛0.1%。"这摆明是要堵死借壳路径。" 深夜的投行群里,有人扔出截自比亚迪深圳某实验室的排期表:印度项目组技术转移全被标上了暂停符。
辛格防长访华谈经济时,德里圈正传阅着更露骨的"借巢引凤"方案。某车企高管在商会闭门会上抖出内幕:"工业部PPT里有张热力图,中资密集区标着'孵化完成度',日本商社代表当场笑了声。" 这份心照不宣的算计,在三星印度最近的采购竞标中漏了馅——其内部流出的打分表显示,采用印度合资厂电芯的本土供应商加15分,文件脚注却用灰色小字标注:"合资方若含中资背景且持股≤24%,等同纯印资待遇"。
暗线绞杀局:合规性屠刀
Vedanta集团富士康芯片项目黄掉后,印度本土设备商Omnios突然向四家中企发函追讨"知识产权补偿费",理由是中方技术人员曾"口头指导产线调试"。"他们车间监控硬盘都存着三年原始数据,随时能剪几个'泄密'视频。" 被迫转战越南的东莞机械商老吴在电话里爆粗。更狠的杀招藏在24%安全审查解禁的附加条件里——某税务顾问转发客户收到的补充说明要求:"免审企业须采购不低于55%本土零配件",而印媒曝光的汽车产业清单中,连锂电池隔膜都被列为"成熟本土化项目"。
此刻新德里机场VIP通道,拖着行李箱的印籍华人工程师对镜头苦笑:"说是合资技术岗,连设备密码盘都摸不到。" 他背后电子屏滚动着政府新投放的广告语:"印度制造——完全自主的世纪工程"。而上海飞往班加罗尔的夜航航班上,某手机代工企业总经办还在反复修订合同页脚:"第七条第3款补充释义:持股比例不构成技术输出范围限制,最终解释权......"
当比亚迪股东变更文件在凌晨两点压线递进孟买公司注册处时,孟买证券大楼有人截屏了塔塔电力分时K线——三日资金净流入突然跳增300%。"有人在赌中资真走," 某管理外资的操盘手私窗闪动,"也有人赌三哥根本找不到台富士光刻机的装机工人。" 通话记录显示,某韩系电池厂董事刚拨通深圳号码,背景音混着文件粉碎机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