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莫迪坐红眼航班去东京,钱包里塞着对欧美喊话的回音,下飞机先不拜佛祖,先签十年“换血”大单,日本网友当场刷屏:这哪是外访,简直大型招聘。
机场还没影儿,日媒已经把他和日本首相的握手P成新干车头照:背景不是富士山,是五十万印度青年的行李箱。680亿美金、氢能源、E10列车、月球探水,全写进一张夸张大字报,读者第一眼先被刺眼的零吓到。
先看防务。2008年的安保宣言要升级成2.0版,大概意思是以后下一次联合演习,日方想带电磁炮,印方想带摩托方阵,两边都在备忘录里写了个“可以谈”。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现在像大家凑钱打怪,关键矿产、芯片、航运太空都在组队任务清单里,谁也不敢先划水。
再看经济。日企这几十年被某国供应链整怕了,现在挑头的是日本政府:我出钱你们搬。十年680亿美元砸下去,真敢干的话,光半导体厂就能在印度盖出一条“第二熊本”。印度当然开心,自家园区里几百栋厂房空着,水电凑合,人工不到日本的五分之一,莫迪发推直接喊“东亚加油站”。
第三块最炸:人才交换五年五十万。光看数字像键盘随便打出来,可背后算盘啪啪响。日本IT用工荒已经实锤,到2030年要差55万人,这比整个爱知县人口硬核缺口,再不开闸找水就要停电式的窒息。印度那边则像超盛礼包,一年一百五十万理工科毕业生哭着喊着找饭碗,29.5岁平均年龄往那儿一摆,日本49.5的平均岁数直接被比进养老院。
问题来了:真把人招来,日本日常能接得住吗?语言、吃饭、上班三件事,每一个都能难倒一部剧。日语N1考试通过率印度考生不到两成,口语更是现场社死;而超市的咖喱包悄悄加了牛肉末,印度小哥一吃进医院,新闻秒冲热搜。再往下挖,终身雇佣+论资排辈在日本是铁规矩,可印度工程师干过硅谷外包,习惯半年一跳,你要挡跳槽人家直接飞加拿大,一秒都不带回头。
为了哄人,日本政府今年一口气推“特别高度人才签证”:材料简化、红灯拉直、家属跟办。用人单位也没闲着,把面试环节塞进在线代码考试,技术通过再补五十节免费日语课,线上线下双线开工。甚至有公司把斋月排班写进员工手册,印着配图文,细节堪比年会节目单。
有趣的是,“为什么不去中国?”这个疑问在日推整整挂了一天榜首。答案也很直白:地缘摩擦、政治红灯加上签证审查加码,对比起来,印度护照现在去日本xjapan三个月往返签几乎秒批,拼速度已经落在起跑线外。
韩国总人口和印度理工毕业生人数差不多,日本网友自嘲:照这个趋势,五年后东京塔维修图纸上署名的都是南印泰米尔签名。调侃归调侃,城市便利店里的越南语招聘公告还在更新,日本社会早就在殊途同归的路上赛马,只不过下一把押了印度的年轻号。
再往深扒,印度程序员年薪折合日元大概500万起点,东京行情可以开到800万,但还没算加班地狱和租房差额。一旦企业愿意远程跨国干活,等于直接把班加罗尔的房租搬到日本报表里,省下来的公摊直接入股印度本地子公司,一本两利,算盘火星四溅。
至于养老危机那点事儿,五十万印度青年拖着行李箱落地,真能在电车里帮忙让座吗?大概率是挤早高峰同样喘得翻白眼,但起码打车软件那边的客服不再是AI机器人,晚上居酒屋墙角多了素食自助沙拉台,秋叶原印度小店门口排长队,老板用生僻关西腔吆喝“本日咖喱无牛”。
写到这里,双方赌桌已经亮牌:印度给人口和市场,日本给资本和订单。五年之后要是赢了,日本GDP每年额外涨两个点不夸张;输了的话,五十万人转身去加拿大,留下的只是官网上清洁溜溜的PDF文件。
这笔交易像不像做拉面的最后一勺味精,锅还是那个锅,汤咸不咸就看这五年。看完你倒是说说,如果中国程序员此时降价三成接日本外包,你觉得日本人会心动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