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达州王师傅的朋友圈,他晒到账短信配文说“32年班没白上”,我跟你说,评论瞬间炸开了,真心的,大家都在比谁的数字更能说话。就是说,他这4927元里有职业年金1186元,别光看总数就慌,反正先弄清楚每一笔是咋来的,心里才有谱。
不少人质疑“这数在成都能生活吗?”争论点集中在三件事上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和补充年金。真假的?每项都有公式,基础按社平工资和缴费指数算,个人账户靠存额除计发月数,职业年金按档次发。你要是缴费基数低,或者没职业年金,差距马上显现,我才不信没人遇到过这种差别。
再说具体数字,按7452元社平工资、工龄32年,基础算下来约2385元,个人账户若有11.5万、计发月数170,每月约676元,过渡性加约290元,加来约3350元,职业年金补1186后接近4927元——就是说,账面是有根儿的,不是凭空的,反正别把退休金想成天上掉的馅饼。
生活算账会更清楚。在成都有自住房、吃住简朴的情况下,按每天50元伙食、每月水电燃气物业300元、杂费和社交约700元,月支出约2800元,4927元还能剩下2000多;在地级市花费再低些,日子宽松不少。有人会担心大病,这就要看医保年限了,缴满标准的医保住院报销高,常用药自付不多,放心也别太放心。
想说,退休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长期的财务安排。就是要早点算清缴费档次、补充养老、还有是不是能多干几年,别等到最后才慌张。等一下,身边有类似情况的朋友,别憋着,拿出账单来算算,反正大家互相掰扯掰扯,心里踏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