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9-03 00:50 点击次数:188

特朗普同意也没用!美国国会不许芯片进口中方,英伟达要崩溃了!

关于美国议员要造反的事啊,听着像段子,可真就在华盛顿的走廊里发生了。一部分民主党议员提出了一项新法案,核心内容就是:美国企业如果要把芯片卖到中国,得先过国会这一关。这个法案还专门对先进的AI芯片做了定义,设立了审查标准,理由用的还是那套老话——国家安全。目前还没有通过,还得经过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流程。而且,这个法案推出的时间点,背后含义可是挺重的。

英伟达的H20能够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刚被特朗普团队点头认可没多久,民主党就端出了一份限制法案。对中国态度强硬,在美国政治里一直是方便又好用的标签。写出一纸法案,既能向国内展示强硬姿态,也能在国际上向选民就表态。更切实的考虑,是在和特朗普的博弈中划清界限。特朗普一旦同意H20卖去中国,民主党立马就推出限制法案,这其实也是在科技政策上划定了一条红线。

拜登上台后,投入大把资金推动芯片与科学法案,想把生产链尽可能拉到美国本土,包括补贴、建厂什么的。特朗普对此没啥兴趣,多次说要废掉那套,反倒更偏爱高关税这把大棒,觉得用关税逼企业回流,比送钱补贴效果还强。眼下的法案其实也是延续那种科技遏制的思路,只是民主党想把控制的阀门再紧一些,可跟特朗普的做法不太搭调。这两边拧来拧去,政策就跟翻书似的,一天准确,一天又变了模样,让企业喘不过气,投资也不敢轻易出手。

英伟达最有感触。一出出口限制,他马上就炮制了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芯片。指标稍微降低,性能略微受影响,推出一个还能卖的版本。H20被放行,差不多是给他一线希望,库存有望动起来,生产线也能稍稍恢复点,研发的心也有点盼头。这时,法案又压下来,之前的计划或许又得推翻,所有的布局都得重新打算。

英特尔、高通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太好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要是失去这块大蛋糕,收入肯定会缩水,研发的资金也会跟着减少,时间一长,竞争力难免会被甩远一些。之前几次限制下来,很多企业的账面都出现了下滑的迹象。再施加一层压力,恐怕扛得更吃力了。

全球供应链中,芯片算是典型的全球化项目,涉及设计、制造、封测、组装,环环相扣,一环接一环。美国持续收紧出口管制之后,带来的连锁反应不用多说,肯定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中国企业也会更着急、更果断地推进国产替代。从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的出口总值已经突破万亿,增长了20.3%。这说明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产能在不断提升,二是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一些东南亚地区依赖封测、组装的工厂,如果零配件不稳定,产线就有可能出现停工断档。

这份法案的核心逻辑就是国家安全为外壳,实质上是一些政治交易的操作。科技和经贸在这个框架里变成了工具,目的无非是阻止中国技术的推进,同时在国内的博弈中争取一些筹码。可产业的发展规律可不是靠这些零散的手段就能维持的,规则得稳定,链条得有预期。要是充满变数,大家就不会把关键技术放在那条路上,也算是在暗中惩罚自己,把本该赢的局势留给未来。还有个老生常谈的悖论:限制越多,越逼得对手走自立门户的路。几年来,一轮轮限制措施打下来,表面想让中国“卡脖子”,实际上真正的反应是推动国产替代,更快地带动整个供应链向自我风险管理迈进。

法案规定出口控制由国会掌控,这表面上看像是加强监管,其实会带来一个问题:科技决策会被更深地卷入选举政治里。每到选举季节,咱们就能看到强硬的表态堆积如山,审查标准也可能变得越来越严格。行政机构原本留下的小窗口,反倒被立法的束缚变得死死的。企业面临的不是一个稳妥的监管渠道,而是一个突然随时可能收紧的政治红线。这种局面,跨国公司最怕得起,资本自然会往那些保障性更强、稳定性更高的地方去,这是市场上很朴素的规律。

英伟达的境地就像拿放大镜放在身上,特供版、H20、再定义、再审批,折腾了不少,搞得研发团队、供应排产,还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都挺受折磨。听说他们在考虑新的AI芯片适配方案,想让产品能在规则范围内正常上市。要是法案真落地,这些努力就可能全部打水漂。它可不是唯一的例子,英特尔得考虑服务器客户的换代周期,高通则要应对手机旗舰发布的时间点。每个环节背后都投入了不少,政治决策一刀切,资源岂不是得白白浪费,好肉疼。

这场拉锯战,最后吃亏的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全世界科技创新的速度。你堵我,我绕你,大家花了更多时间和金钱在规避上,可不是在努力突破。那些本该用在算力、算法、材料科学上的资源,反倒被用来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其实不是技术社区喜欢看到的。科技的发展从来都比政治更需要耐心。要真想保障安全,就得同时维护规则的合理性和确定性。产业界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生态比单一技术点更重要。如果生态环境被搞坏了,没人还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热问计划#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