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香甜的荔枝正在上市中,想必不少朋友已经尝过鲜了吧?
红荔当时,资本市场上的红利资产,此刻也正逢其时。
从宏观视角出发,一方面,全球低利率环境叠加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为高股息资产打开了战略配置窗口;另一方面,面对关税摩擦、地缘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红利产品因其稳健的现金流和持续的分红能力,成为震荡市中资产的避风港。
市场上红利产品众多,该如何选择呢?别着急,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考量。
锚定价值洼地,连接全球经济
作为全球公认的价值洼地,港股估值优势尤为突出
而从近期表现看,港股的爆发力已然显现。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7月3日,恒生指数年内涨幅高达36.79%,远超标普500和沪深300的13.74%和13.38%。
当前相比A股,港股红利的股息率仍更具吸引力。根据wind数据,以近1年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7月3日),以中证红利、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与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为参考,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7.86%,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为7.44%,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5.51%。
港股“价值洼地”的本质是短期流动性折价与长期资产价值背离,当下高股息、优质资产稀缺性及南向资金流入正构筑底部支撑。
资金端持续加码,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5月31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额超6100亿港元,流速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净流入额已超过港股牛市期间(2020)的全年水平,带来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
此外,机构布局同样积极,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持仓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环比增长约35%;其中港股重仓占比升至19%,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带动交易量攀升。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也在加速入场,新增保费通过委外或自营等渠道逐步落地,有望为红利资产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数据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截至2025.5.31
另一层面,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的核心枢纽,港股既是国际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也是内地企业出海的首选平台。
当前,国内经济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港股的结构性机会备受瞩目,其汇聚了高成长性的科技互联网巨头、稳定分红的央企龙头,以及新消费、创新药等热门赛道资产,多元优质标的叠加市场热度,正吸引全球资本的空前关注。
聚焦国央企,展现高分红范本
如果从港股众多的指数中选择一个作为示例,那么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则是当之无愧的优秀范本,该指数汇聚一批行业地位突出、高市值、高分红、经营稳健的国央企。
详细来看,该指数成分股展现出鲜明的“大盘属性”,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上,前十大重仓股中,工业能源构成核心力量,多为国央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3日
由于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集中于金融、通信、地产建筑、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高分红行业,凸显指数对稳定现金流行业的偏好。
股息率表现更是其突出优势,截至2025年7月3日,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7.86%,对比A股的主流红利指数,比如中证红利5.51%、上证红利5.55%、上证央企红利5.24%,高分红特质尤为亮眼。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3日
红利叠加量化,追求长期Alpha
洞察市场对高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浦银安盛重磅推出港股通央企红利混合基金(A类:024398 /C类:024399)。该基金以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为核心基底,融合红利策略与量化选股优势,通过量化模型动态调整,在红利资产基础上进一步增厚收益,力争长期稳定的Alpha回报。
浦银安盛港股通央企红利混合基金(A类:024398 /C类:024399)拟任两位基金经理,堪称 “双强协同”,均有极为丰富的量化经验,其中孙晨进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擅长资产配置、多因子选股、行业轮动,实战经验丰富,曾管理多只指数增强、量化对冲、偏债混合产品;另一位则是罗雯,浙大数学硕士,擅长A股与H股跨市场投资,量化选股能力强。
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指数增强产品浦银安盛中证A50指增,A/C类自2024-05-31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10.34%/9.90%,同区间业绩比较基准涨跌幅为8.25%,相较基准取得2.09%/1.65%的超额收益。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5.31
在指数增强领域,浦银安盛积淀了深厚的实践经验,旗下“指数家”系列已布局5只指数增强产品与3只量化产品,专注于指数增强、量化对冲、资产配置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构建了成熟的量化因子体系、事件投资体系与资产配置体系,形成了系统化的投资方法论。
作为国内“指数+”领域的深耕者,浦银安盛“指数家”聚焦量化投资、指数增强、ETF 三大业务线,致力于成为专业全面的“指数+”服务平台,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其背后是一支覆盖被动指数、指数增强、主动量化三大领域的专业指数量化团队,成员均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与研究积淀。
团队的量化投资框架以自上而下的思路拆解投资全流程,通过模型化解决方案实现多层次策略组合,在严谨可控的投研制度下动态应对市场变化,持续挖掘长期稳健的Alpha收益。
如果对红利资产感兴趣,并想在此基础上增厚收益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浦银安盛新推出的港股通央企红利混合基金(A类:024398 /C类:024399)。
注:本文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充分考虑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