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日本东京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现场,气氛既紧张又带着几分预料中的平静。当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走上主席台时,全场目光聚焦在他手中的信封上。令人惊讶的是,投票结束后不到分钟,巴赫就回到了主席台宣布结果。他微笑着打开信封,念出了那个让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第35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布里斯班。现场响起礼节性的掌声,而澳大利亚代表团区域则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呐喊声,有些人甚至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这一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这个对世界大多数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城市,成功击败了包括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莱茵-鲁尔地区、卡塔尔多哈等竞争对手,成为了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次投票中,布里斯班获得了72张赞成票,仅有5张反对票和3张弃权票,以压倒性优势获胜。这座被称为阳光之都的澳大利亚城市,将继1956年墨尔本和2000年悉尼之后,成为澳大利亚第三个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也使澳大利亚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有座城市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国家。
奥运申办新机制的诞生
布里斯班的胜出并非偶然,而是国际奥委会改革后的新遴选机制下的必然结果。时间回溯到2019年,国际奥委会意识到传统的奥运申办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多次出现的申办失败让国际奥委会不得不思考变革——2017年,在罗马、汉堡和布达佩斯相继退出2024年奥运会申办后,巴赫曾哀叹这一过程产生了太多失败者。于是,国际奥委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再采用从众多竞选城市中投票表决产生东道主的模式,而是成立了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委员会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地委员会。这个新委员会的使命是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推荐一个或多个候选城市,从而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布里斯班的崛起
2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布里斯班成为年夏季奥运会首选举办城市。这一称号意味着布里斯班已经在这场无声的竞争中领先其他对手。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布里斯班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它拥有大量现成场馆、丰富的赛事承办经验以及良好的天气条件。昆士兰州曾主办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这为布里斯班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大赛经验。更重要的是,布里斯班的申办方案充分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倡导的节俭办赛理念。据评估,布里斯班80%到90%的场馆可以通过现有场馆改建而成,这大大降低了办赛成本,也符合后疫情时代各国对大型活动预算的谨慎态度。
新机制下的透明流程
国际奥委会与布里斯班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对话,这并不意味着布里斯班已经获得举办权,而是双方共同探索如何让奥运更好地助力当地发展。经过的详细评估,布里斯班被确认满足所有办奥要求。6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向全会提议由布里斯班举办2032年奥运会。这一新流程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和竞争,使申办过程更加高效和节俭。
全球背景下的奥运未来
布里斯班获得年奥运会主办权也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现实挑战。近年来,承办奥运会常常与巨额亏损联系在一起,那些经济基础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尤其严重。这使得许多城市对申办奥运会望而却步。事实上,在布里斯班获得主办权之前,年奥运会的申办热度并不高。国际奥委会甚至一度希望中国能出面承办这届赛事。布里斯班的成功申办,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方向。它证明了一个不是世界一线城市的城市,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和节俭预算来成功举办奥运会。这种模式可能会吸引更多城市参与未来的奥运申办,让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回归体育本身,而不是成为国家间炫耀实力的舞台。
当年到来时,世界将目光投向布里斯班这座名不经传的城市时,人们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奥运会不再只是超大城市的特权,也不再必然伴随着巨额债务和浪费。在布里斯班宜人的气候中,利用现有场馆改造的比赛场地里,运动员们将在更加轻松和可持续的环境中竞技,这或许正是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