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没保障?没事,反正我这年纪也不打算做啥大事了。
老赵这样说,自己也笑了笑,然而他背后的无奈,没人知道。
说实话,60岁的人还得每天跑去工地搬砖,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这不就是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吗?
不,老赵的笑容背后藏着现实的阴霾。
每当月末工资不按时发下来的时候,那份焦虑就像阴云一样笼罩着他。
更糟糕的是,受伤了也没地方说理。
你年龄大了,工伤能算吗?
别天真了,没人理你。
老板一句你年纪大了不算工伤,老赵只能无奈低头。
可老赵又能怎么办?
继续干着、等着,谁让他没有什么其他选择呢?
直到7月31日,人社部突然抛出了一条救命稻草。
这份文件如同雪中送炭,让所有打工老人心里都颤了几下。
工伤能算,工资要准时发,老板随意辞退?
不可能!
老赵看着这份文件,心里突然觉得这事,可能真有戏了。
不过,文件一出,老板们的神色却是完了。
你看看那家快递站的老板,正在用手指反复摩擦着桌角,眉头紧锁。
老赵你想啊,60岁的人干活,万一出了个啥事,赔偿怎么办?
公司该不该负责?
不仅是老赵,连他身边那些天天帮忙送外卖的叔叔阿姨们都开始琢磨,明年能不能再做。
公司会不会为了避免风险,干脆不招这些年纪大的了?
可来了,这一大笔保障的背后,到底是美好还是陷阱?
老板们说了:你把钱都给发了,工伤也得赔,辞退不能随便干,那么我们这些小企业怎么办?
他们话里话外的无奈,像个被逼急了的角落里的孩子,心里满是无力和抱怨。
可是,反过来看,那些年纪大的工人们,又能怎么办呢?
社会的保底机制,他们一直没有。
有的网友说:为什么别人都能得到保障,60岁的人就不行?
另一部分人则苦笑:你们知道吗?一提到60岁以上工人的保障,整得像是大。德国那边已经做得很好了,能保障老年劳动力的权益,而我们呢?
他们没有答案,只能沉默。
然后回到老赵这边,他不明白一个他明明为这个城市忙碌了几十年,为什么连他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
他不是想过得奢华,只是希望工作时能多点安全感,生活时能多点安心。
他明白,这个世界的老年人,没几个过得好,等不到一个彻底的安乐晚年,只期待一个最起码的保障,就这么简单。
不过,这一政策一出,爆炸性评论也开始铺天盖地地来。
有些人赞不绝口,认为国家终于给了那群拼命挣钱的老年群体一份保证。
而另一些声音则深刻表达了不满:这样的政策,难道就能简单地老年劳动力的困境吗?
难道就能从根本上年龄歧视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剥削?
而这场讨论,还远没有结束。
老赵心里知道,文件只是一个开始,不知道会不会落地执行,能不能真正让每个像他一样的老人感受到改变。
毕竟,政府怎么说,真正执行到每个打工老人的手里,那可得看得见的努力和时间。
到头来,我们不禁问一句:这些政策,到底能不能拯救老年劳动力的命运,还是只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