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这片土地,向来不缺大新闻,但这次的风暴眼,居然刮到了多哈,这就有点意思了。一场汇集了57国大佬的紧急峰会,气氛本就紧张,结果以色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炸弹扔到了东道主卡塔尔的家门口。
这哪是空袭,这分明是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扇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一个大耳光。这一巴掌下去,打掉的不仅是几栋建筑,更是某些人心中最后一点幻想。一个中东新格局的轮廓,似乎就在这硝烟中,被硬生生地炸了出来。
谁的面子都不好使
为什么说这一炸,直接捅破了天?因为卡塔尔这个角色,实在是太特殊了。它不光是兜里有钱的中东土豪,更是美国在中东安插的一颗关键棋子,全中东最大的美军空军基地就在这儿,说它是美国在中东的“脸面”也不为过。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卡塔尔还以“和事佬”的身份,为了加沙那点事儿到处飞、到处谈,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呢?调停换来了空袭,热脸贴上了以色列的冷屁股。这事儿过后,美国还一脸无辜,那演技,连好莱坞的编剧都自愧不如。
就在峰会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务卿布林肯还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前,搞了一出感人至深的“祈祷秀”。这种毫不掩饰的偏袒,把“双标”两个字写在了脸上,也让所有观望者彻底死了心。大家看明白了,在美国那儿,以色列的优先级是无限的。
今天炸弹能落在多哈,明天就能落在利雅得、开罗、任何一个中东国家的首都。这种悬在头顶的危机感,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演说都管用,它逼着一群原本各怀心思的“兄弟”,开始认真考虑抱团取暖这件事。
开罗的饭局不简单
以前开这种会,流程基本都一样:上台、谴责、鼓掌、散会,回家继续各过各的。但这次,埃及总统塞西明显不想再走过场了,他攒了个大局,直接把一份“阿拉伯军事联盟”的草案拍在了桌上。
这可不是喊喊口号,埃及的方案相当具体。他们要组建一支囊括陆海空三军,外加反恐特种部队的阿拉伯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直接设在开罗。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白了,就是效仿北约搞“集体防御”。
核心条款就一句话:打我任何一个兄弟,就等于打了我们所有人。这等于是在中东拉起了一张专门针对以色列的防护网,以后谁再想动手动脚,就得先掂量掂量后果。
为了表示诚意,埃及放出话来,准备先期投入两万人的部队,并且希望由埃及将军担任总指挥。这饭局的主宾定了,买单的人自然也得找好。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沙特阿拉伯,海湾那群富得流油的君主国,显然是这个计划最大的金主。
钱袋子和枪杆子
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让人热血沸腾。阿拉伯世界啥都缺,就是不缺钱。只要钱给到位,什么样的先进装备买不到?更何况,隔壁还有一个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巴铁”,人家手里可是有核武器的。这几年大家也学聪明了,买武器不再只盯着美国,中国的歼-35E、红旗防空系统,都是购物车里的热门商品。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历史上,阿拉伯兄弟们不是没想过联合,远的不说,就2015年那次,也是说要搞军事合作,结果光是一个指挥权归谁的问题,就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不了了之。内部的猜忌和矛盾,才是最难逾越的大山。
再者,武器装备的“卡脖子”问题怎么解决?沙特、卡塔尔这些国家的空军,飞的是美制F-15、F-16,用的是“爱国者”系统。真到了撕破脸的那一天,这些武器的后门和数据链,都捏在美国人手里,所谓的联盟独立性,岂不成了个笑话?
最关键的,还是美国的态度。现任总统特朗普可不是吃素的,他要的中东,是一个团结在以色列周围,共同对付伊朗的“新中东”。现在这帮小弟要调转枪口对准以色列,这不等于是在刨华盛顿的祖坟吗?美国怎么可能坐视不管?
结语
以色列那边已经有人坐不住了,反对党领袖拉皮德跳出来警告说,埃及的这个提议是对和平的“严重打击”,其冲击力远超之前阿拉伯国家集体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这话说白了,就是他们真的怕了。
这个“中东版北约”最终能否建成,或许还是个未知数。但这件事本身,已经给了美国和以色列一记响亮的耳光。内塔尼亚胡本想杀鸡儆猴,立个威,结果却玩脱了,硬生生把整个阿拉伯世界逼到了对立面,顺带把美国的信誉也给赔了进去。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短期内是彻底没戏了。巴勒斯坦问题,这个一度被边缘化的议题,重新回到了牌桌的中心。而对于美国来说,现在轮到它做选择了。如果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中东话事人”这把交椅,恐怕真要换人来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