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王师傅正窝在大巴车里啃着凉馒头,突然后头老张咣咣敲车窗:"老王快下来!人民路这儿新开了个'补给站',空调房里有热乎饭!"老王一听赶紧把馒头一撅两半,一个箭步冲向那座透着暖光的玻璃房。推门那刻凉气扑面而来,老王激动得差点儿蹦出河南话:"乖乖!这不比俺家堂屋还排场?"
宣恩城发集团这回算是办到老百姓心坎上了。人民路两侧杵着两座八十二平米的玻璃房子,里头光空调就装了仨。导游小李正给团队司机们挨个发冰镇矿泉水:"都甭客气,这驿站就跟咱自家客厅似的。"微波炉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几个司机围在充电柜前唠嗑:"早半个月有这好地方,俺也不用蹲马路牙子蹭树荫了。"最绝的是洗手间里居然装着热水器,跑长途的老周掬了捧热水搓脸:"得劲儿!跟泡温泉似的。"
以前跑车的老哥们最愁的就是等客这俩钟头。旅游大巴停靠点附近连个小卖部都够不着,带的盒饭到中午准成冰坨子。现在可好,驿站里冰柜能存三天的口粮,王师傅带的酱牛肉往微波炉里转三分钟,香得隔壁小孩直扒门框。老司机们坐在按摩椅上掰手指头算账:"光省下的矿泉水钱,一个月够加两箱油。"
驿站门口那个智能显示屏可有意思。清晨五点扫街的环卫工张婶发现它能查天气,后来遛弯的大爷大妈们发现还能预约体检。有天突降暴雨,门口呼啦啦涌进二十多个躲雨的游客,值班小哥二话不说把备用雨伞全搬出来了。附近的煎饼摊王婆看得直咂嘴:"这架势,比居委会还贴心。"
跑川藏线的老司机马哥最有发言权。他捧着驿站里免费领的晕车药直感慨:"跑过三十多个景区,头回见着给司机备药的。"上回他帮游客把落下的背包送到驿站失物招领处,隔天人家特意送来面锦旗。现在这面"流动司机之家"的锦旗就挂在茶水间,老马每回看见都偷着乐。
文体局的同志悄悄来考察过三回。发现每到周末驿站就变身小型活动中心,下象棋的跳舞的写生的各占一角。二楼阅读区最抢手,本地的猕猴桃种植手册都快被翻烂了。有天几个骑行爱好者蹲在门口修车,驿站工作人员二话没说贡献出全套工具,顺便还给车胎打了气。
最绝的是夜班设计。凌晨两点下高速的货车司机老赵,老远就被驿站的灯光勾住了。进屋发现保温柜里留着茶叶蛋,饮水机红灯亮着表示随时有热水。他灌满茶杯时瞅见墙上的留言簿,最新一页写着:"感谢驿站小哥帮我找回准考证,不然明年还得复读——高三党小刘"。老赵呷着热茶心想,这哪是驿站,分明是阿拉丁神灯。
最近总有人问宣恩文旅咋突然开窍了。其实秘诀都在细节里——驿站每个季度更换的绿植是本地花卉基地捐赠的,书架上的杂志来自市民自发众筹,连WiFi密码都是按照节气更换。有回突降冰雹,躲进来的游客发现工作人员正在给流浪猫搭窝棚,用的还是隔热材料。
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