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咱们在看能源新闻的时候,心态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一提能源,想到的都是石油天然气涨价,谁掌握资源谁牛。现在突然冒出来个核聚变,还是中国跑得最快,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
我查了下,2025年初咱们EAST创了个纪录,高温一亿度稳稳烧了1066秒。你想啊,一亿度,比太阳核心还高好几倍,还能稳住这么久,这在以前完全不敢想。
核聚变有个关键门槛叫“三乘积就是温度、密度、约束时间。只要凑够了,输出能量就能超过输入能量。现在EAST的数据已经贴近燃烧实验门槛了,这可是从“玩实验”往“真能发电”跨的一大步。
反过来看国际上,美国、欧洲都慢了一拍。ITER项目原来计划2025年点火,现在拖到2028年,预算从100亿欧元涨到200多亿。美国自己的SPARC吹得很响,说2030年发电,可到现在连长脉冲的数据都没拿出来。对比一下,中国这1066秒就是硬杠杠的领先。
关键不是装置能不能跑,而是核心零部件能不能自己造。偏滤器就是最关键的部件,相当于“人造太阳”的排气口,要直接扛上亿度等离子体。这个东西世界上卡了很多年,结果咱们安泰科技硬生生搞出来了,用钨和铜结合成钨铜偏滤器。法国的WEST装置干脆全套买咱们的。全球顶尖的两个装置,核心零件全是中国制造。
这说明啥,不光是跑出成绩,还把供应链攥在自己手里。这个差别太大了。
更有意思的是,2025年8月国家直接成立了“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中核集团、中石油这些巨头全进来了。这不是实验室的小打小闹,这是国家队直接下场,要走“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的路线。光这一点,就把美国和欧洲甩开了。
我看到一个细节,中核集团的“中国环流三号”已经做到“双亿度还能自己造出2.5兆瓦的微波回旋管、7兆瓦的中性束加热系统。这些过去全是欧美的独门器件,现在咱们全能自产。
有人说聚变就是空想。我算了一下,氘从海水里提取,每升海水能搞0.035克氘,能量等于300升汽油。地球上海水用不完。氚可以从锂里造,中国的盐湖锂储量巨大。更关键是聚变反应只出氦气,没有核废料,不排二氧化碳,24小时随时能发电,比风光还稳定。
这意味着啥?油气出口国以后还拿啥谈条件?现在一个油价波动,全球股市都跟着抖。要是真有了便宜又稳定的聚变电,这些能源矛盾直接化解。
我注意到官方说法里提到“星火一号”装置,计划2029年发电,2035年建示范堆,比国际预测的2050年早十几年。这个节奏,不是说说而已。
如果真能做到,电价可能降到0.3元一度,比现在的火电还便宜。想象一下,冬天取暖不心疼,夏天开空调随便开。对一个能源进口大国来说,这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现在也在加码投资,欧洲更直接,很多装置的零件都找中国买。你说他们不知道?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真要是把聚变玩明白了,全球能源秩序就得改。
问题是,真到了那一天,石油天然气的格局会崩成什么样?那些靠卖资源吃饭的国家会怎么应对?你敢说不会乱?
我现在就纳闷,到时候咱们普通人会是什么感受?是不是突然有一天,电费账单就变得便宜得离谱?#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