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警察局长托马斯·曼杰在9月12日的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最近针对政要的暴力威胁“高度有组织且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所有安保措施已经提升到最高等级。近来,国会大厦周边武装巡逻明显增多,新设的安检点也引发外界极大关注。
美国政界氛围骤变,议员纷纷自我防护
自柯克事件一发生,国会山那边的紧张气氛一下子紧绷起来。多位议员在接受《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采访时都说,自己和家人早就成了潜在的袭击对象。“这一个星期,我差点连个踏实觉都睡不到。”一位老资格的议员直言不讳。
共和党议员迈克·劳勒直言质疑:到底还有谁敢在美国政坛闯荡。佛州议员兰迪·费恩甚至透露,他的老婆因为担心安全,已经劝他别再竞选了。南希·梅斯忙着和国会警察商量,想办法加装更严的安保措施,甚至暂停了所有户外见面会。卡洛斯·吉梅内斯呼吁,要放宽政要和他们家人的持枪许可,让他们有个防身的办法。现在,美国的议员们个个都提心吊胆,似乎成了新常态。
美国国会安保委员会9月份最新通报说,过去十天里,就有70多位现任议员要求加强安保,相关预算也提涨了差不多30%。这下政界对眼前的危险真是绷紧了神经。参议院安全委员会主席比尔·柯林斯坦言,“风险不容小觑,所有防护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政治暴力频发,社会撕裂愈发加深
要是说柯克事件点燃了导火索,那近年来美国政坛频频爆发的暴力案就是连环敲钟的警示。2023年6月,明尼苏达州民主党众议员梅莉萨·霍特曼和她丈夫惨遭杀害,凶手现场还装成了警察,手头拿着一份详细的目标名单。到了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差点被袭击,虽然细节没全公开,执法部门却已把这事定性为“高风险悬案”。
FBI的年度报告指出,今年前八个月,攻击联邦和州级政界人物的真实暴力事件以及威胁次数达到了自2001年以来的最高峰。根据美国国家公共安全研究院在九月公布的数据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政要觉得,现在的美国政治暴力已经变成“常态”,而社会大众的分歧也在不断变深。
美国社会学家杰西卡·库珀在一次公开讨论中提到,频繁发生的政治暴力不仅动摇了民主的根基,还大大削弱了公众对体制的信赖。她提醒道,“要是政治分歧变成了武装对抗,公共场所就会变得险象环生。”各种事例都显示,美国现在的分裂和极端化走向远远没到头。
舆论操作与情绪动员,政治叙事加剧极化
遇到危机,各个政治势力和媒体都开始拼命争论,嘴炮不断。柯克遇害后,特朗普在六小时内就出来录了个视频,说他是“真理和自由的殉道者”,还用挺激烈的措辞强调“黑暗时刻”已经到来。这番话一出,支持他的人都挺激动,但反对派也不免警觉起来,开始反思局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觉得,这类“情绪铺陈”很快就扩大了悲剧在政治上的意义,既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又引发了愤怒,还增强了集体的认同感。保守派媒体大多突出柯克的正面形象,把他打造为保守运动的代表人物,而对他的一些有争议的话语就不怎么提及。与此同时,进步派媒体更关注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矛盾和制度上的漏洞。
专家提到,这种“叙事抢夺”已经成了美国政坛常见的套路。借着把悲剧变成象征,政治势力能迅速拉动群众情绪,为自己推行的政策或竞选目的贴上道德的标签。哈佛大学政治传播专家米尔顿·戴维斯提醒,这样一招短期内确实能让阵营更团结,但放长远来看,只会让社会的裂痕越拖越大。
高风险政治环境,公共治理面临空前挑战
政治暴力变得越来越普遍,已经给美国公共治理带来不小的冲击。国土安全部刚发布的应急响应指南里说,今后所有高层领导的公开活动,都得提前一周提交安保方案,必要时还得用装甲车队和防弹玻璃。到2025年秋,部分州议会干脆暂停所有现场公众集会,改用线上交流。
高昂的安保费用已经成了草根政治人物难以承担的现实难题。数据显示,从2025年年初到现在,联邦和各州的安保开销同比涨了超过29%,其中差不多一半的钱都投在了政要个人的安全防护上。专家普遍觉得,这波安保门槛的提高,会越发挤压普通人参政的机会,进一步推动“精英化”发展。
更让人揪心的是,不同党派之间合作的空间锐减。好些国会议员私下里都说,个人和家人安全问题成了讨价还价、达成共识的大拦路虎。布鲁金斯学会最新的研究显示,2025年9月,两党议案的通过率跌到了过去十年里最低点,其中个中一大原因,就是“极端化带来的信任断裂”。
美国社会的裂痕越来越深。像柯克为代表的保守派,把他们遇到的困难说成是“政治殉道”,这样一来,矛盾越发激烈。而自由派方面,则指出制度上的漏洞和治理上的问题,呼吁大家重新建立信任。面对同一件事,两边的理解和目的差得远呢。
根据舆情调查的结果,九月份美国民众对“政治暴力风险”的担心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有63%的受访者觉得,未来三年这类事件可能还会变多,快一半的人对目前的安保和执法体系已经不抱信心。这样的情形下,社会之间的契约好像出现了裂缝,公共信任也正受到很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