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亚洲田径锦标赛,真是越看越觉得一股子劲儿上不来,临近尾声了,就这成绩,说实话,除了自家那几个顶尖选手,其他人真没啥亮点,你说这还能怎么说呢。
真没想到,就这么快了,比赛主体都快结束了,咱们中国队,怎么说呢,还是稳稳地在那儿,叫亚洲之巅,可这“之巅”上,有时候看着也挺寂寞的。对手们,就那些熟悉的面孔,有时候看他们赛后那表情,真是挺无奈的,带着点苦笑,好像也知道,这实力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弥补的。
你以为我是在说笑吗?我可没开玩笑。我一直在想,这亚洲田径,到底怎么了?就那些个项目,每次都能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冲在前面,他们真的拼尽全力了,这点我承认,可怎么就总感觉,离世界舞台,还有那么远呢。
你看这次比赛,有些项目,咱们的选手成绩比几年前还要好,这数据,我随便一查就能找到,就说那个男子一百米吧,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那会儿跑出来的成绩,现在回过头来看,依然是亚洲的一个标杆。可现在呢?再看看这次比赛,男子一百米冠军的成绩,跟那时候比,差距不小吧。
而且,这不仅仅是几年前的对比,你往前再看,甚至二十年前,一些项目上的亚洲纪录,放在现在看,依旧很有竞争力。这说明了什么?不是说我们不努力,而是说,那种突破性的进步,似乎停滞了。
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我们的训练体系,或者说,整体的发展思路,需要一些调整了。总不能老是靠着那几个天才选手在支撑吧。一旦他们状态下滑,或者出现伤病,整个项目就可能陷入低谷。
就像昨天那个跳远的比赛,那位年轻的选手,虽然拿了金牌,成绩也不错,但你细看他的技术动作,还是有些生疏的地方。他自己赛后也说了,有些细节还需要打磨。这句话,听着让人觉得,这孩子有潜力,但也透着一丝不甘心,好像他自己也知道,离真正的顶尖,还有几步路。
我还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选手,在男子撑杆跳高项目上,就差一点点就打破了亚洲纪录,当时那个气氛,紧张又激动。虽然最后没成功,但那种向着更高目标冲刺的劲头,真的能感染人。
这次比赛,我没看到太多这样的,让人热血沸克的冲刺。我不是说这些运动员不拼,他们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只是,那种能够真正震撼世界、改变格局的突破,好像很久没出现了。
你再看看欧洲那边,他们的田径水平,常年都在世界前列。就拿那个女子标枪来说吧,最近几年的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而且每一次刷新,都像是跨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不是偶然,是他们整个国家对田径这项运动的重视,从基层到顶尖,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在这方面,是不是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怎么让更多有天赋的孩子,能够尽早被发现,并且得到科学系统的培养?怎么去激励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期的运动员,让他们保持住冲劲,而不是早早地走向平淡?
有时候,刷着这些比赛,我会想起很多年前,我们国家在体育项目上,那种全民参与的热情,那种每个人都渴望为国争光的劲头。可能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说,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田径这样的项目,似乎没那么受关注了。
可就算如此,我们依然有实力强劲的选手,只是,如何让这种“强劲”变得更具普遍性,而不是少数人的闪光,这才是关键。
我看到一些国外媒体的报道,他们对中国田径的评价,总是带着一种“潜力股”的标签,说我们有好的苗子,但需要时间去打磨。这话听着,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提醒。
你得明白,这“潜力”可不是免费午餐,要是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那所谓的潜力,也就只剩下说说而已了。
有时候,我看着那些熟悉的赛场,心里会想,那些曾经让我们骄傲的成绩,那些曾经激励过我们的身影,他们留下的,除了荣誉,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
我看着这些比赛,总感觉,好像少了一点什么。少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点惊掉下巴的突破。
所以,这场比赛,它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最后的成绩摆在那里,你说,这接下来,我们还能期待些什么呢?